人們根據物質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性質來區分酸和堿。17世紀后期,英國化學家波義耳(R.Boyle,1627-1691)根據實驗中所得到的酸、堿的性質初次為酸、堿下了明確的定義:凡是有酸味,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屬,與堿接觸會失去原有的特性,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的物質,叫作酸;凡水溶液有苦澀味、滑膩感,與酸接觸后失去原有的特性,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物質,叫作堿。
哈爾濱鹽酸廠家帶您了解鹽酸精制工藝
①吸附
氯化車間生產約31%鹽酸粗品(甲苯含量約0.1%)自車間鹽酸中轉罐打入鹽酸粗品罐(作為緩存罐),鹽酸粗品罐鹽酸粗品經離心泵打入一級鹽酸吸附柱,一級吸附后鹽酸進入二級鹽酸吸附柱,二級吸附后鹽酸進入三級鹽酸吸附柱,三級吸附后鹽酸成品(甲苯<0.5PPM)進入鹽酸成品罐,成品罐達一定液位后,泵入鹽酸大罐待外售。
三級鹽酸吸附后取樣檢測,當樹脂接近吸附飽和時(吸附效果差)切換閥門接入備用樹脂柱作為三級吸附,同時此吸附柱進行脫附。
②脫附
吸附飽和的樹脂柱下線再生,將樹脂柱內鹽酸排入鹽酸粗品罐。排盡后樹脂柱通入蒸汽進行加熱解析,含有機物的蒸汽和冷凝水進入冷凝器進行冷凝,冷凝液流至油水分離檔,經靜置分離后,冷凝水送往鹽酸吸收工序再次使用,甲苯送現有干燥系統進行干燥處理后進入氯化崗位。
③尾氣
吸附柱、鹽酸儲罐接入現有氯化尾氣總管,進入“四級降膜吸收+堿吸收裝置”進行回收處理。
油水分離罐不凝氣進入氯化車間配套的“活性炭纖維吸附-脫附裝置連續的三級吸附裝置”進行處理后外排。
(3)工藝控制指標
①鹽酸濃度含HC1:31~33%
②成品高純鹽酸含苯系物:≤0.5ppm
③鹽酸冷卻器出口酸溫:25-50℃
④樹脂柱解析溫度:105土5℃
⑤樹脂柱解析蒸汽壓力0.2-0.25MPa
⑥副產鹽酸酸樹脂柱進料流量:5~20m3/h7高純鹽酸樹脂柱進料流量:5~15m3/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