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素,又稱碳酰胺,是由碳、氮、氧、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。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,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。也是目前含氮量較高的氮肥。
作為一種中性化肥,尿素適用于各種土壤和植物。它易保存,使用方便,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,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。
尿素屬于酰胺態氮肥吸濕性強,屬中性速效肥料,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,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。工業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,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,除了作為化學合成肥料外,尿素還可以大量作其他化工產品、藥品、食品、染料溶劑、吸濕劑、粘膠纖維膨化劑、樹脂整理劑、柴油機尾氣處理液等多種產品的生產原料。
1.忌與碳銨混用
尿素施入土壤后,要轉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,其轉化速度在堿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慢得多。碳銨施入土壤后呈堿性反應,pH值為8.2~8.4。農田混施碳銨和尿素,會使尿素轉化成氨的速度大大減慢,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揮發損失。因此,尿素與碳銨不宜混用或同時施用。
2.忌地表撒施
尿素撒施在地表,常溫下要經過4~5天的轉化才能被利用,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過程中揮發掉,一般實際利用率只有30%左右,如果在堿性土壤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,氮素的損失會更快更多。
而且尿素淺施,易被雜草消耗。尿素深施,融肥于土,使肥料處于濕潤的土層中,有利于肥效的發揮。作追肥應穴施于苗旁或溝施在苗側,深度應在10~15cm左右。這樣,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層,便于作物吸收利用。試驗證明,深施比淺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%~30%。
3.忌作種肥
尿素在生產過程中,常產生少量的縮二脲,當縮二脲含量超過2%時就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,這樣的尿素進入種子和幼苗中,會使蛋白質變性,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,故不宜作種肥。若必須作為種肥施用,要避免種、肥接觸,并控制用量。
4.忌施后馬上灌水
尿素屬酰胺態氮肥,它要轉化成氨態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,轉化過程因土質、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,時間有長有短,一般在經過2~10天才能完成,若施后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,尿素就會溶解在水中而流失。一般夏秋季節應在施后2~3天才能灌水,冬春季節應在施后7~8天后澆灌水。
5.忌與堿性肥料混施或同時施用
尿素施后須轉化成氨態氮才會產生肥效,而氨態氮在堿性條件下,大部分氮素會變成氨氣揮發掉,所以尿素不能與石灰、草木灰、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混施或同時施用。一般來說,夏秋季節,尿素與堿性肥料應錯開3~4天施用,冬春季應錯開7~8天。
6.忌施于芹菜上
芹菜整個生長期間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,但不可施尿素。因為追施尿素,芹菜纖維增多變粗,植株老化,生長緩慢,且食用帶苦味,品質低劣。芹菜適宜施碳銨、氨水和有機肥料,有利提高品質。
7.忌用量過大
尿素含氮量高,施用量不宜過大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"肥害"。一般每畝施用5~15公斤,水田每畝施15~20公斤。施用過多,在轉變為碳銨前不能被土壤吸收,容易被雨水淋失,且易傷害作物。
同時尿素施得過多,大部分被流失,進入地下水,將會導致水體的氮素污染,造成亞硝酸鹽的沉積,嚴重影響人畜安全。
8.忌高濃度葉面噴施
在所有氮肥里面,尿素是比較理想的葉面肥。噴施尿素,作物合成蛋白質的數量和速度都超過其他氮肥。
但是,哈爾濱尿素廠家提示您葉面噴施時切忌尿素溶液濃度過大,否則會燒壞葉片,也會毒害植株。通常對玉米、小麥、水稻、棉花的濃度以2%為宜;蔬菜、瓜果以0.5-1%比較合適;果樹以0.5-1.5%為宜。
9.忌施用過遲
施用尿素過晚,不利于肥效的發揮,易造成作物貪青晚熟,故一般應比其他氮肥早施4~7天施用。
10.忌單一施用
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素,養分單一,而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多種營養成分。因此,尿素應和有機肥及磷、鉀肥等配合施用,以滿足農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。而且尿素與有機肥及化肥合理混施,還能有效提高其利用率。
如尿素與過磷酸鈣混合施用,可以使不穩定的碳酸氫銨轉變為穩定的磷酸銨,這樣氮的自然揮發就大大減少。尿素與有機肥料混合施用,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有機酸,也可加速尿素的轉化與分解,迅速被作物吸收,提高尿素的利用率。